对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第20240333号提案的答复

来源: 武汉市投资促进局 发布日期: 2024-11-22 16:06
【 打印 】 【 字体:      】

王四清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持续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进一步降低企业办事成本的建议》提案收悉,感谢您对我市“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工作的关注与支持,您所提出的意见建议,对持续深化我市“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推动政务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我们高度重视,认真学习研究,结合今年“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工作情况,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持续巩固提升网上服务能力的建议

加强对“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的统筹协调,结合推进今年新生儿出生、社会保障卡居民服务、企业信息变更等“集成办”主题事项落地,持续深化公安、人社、医保、市场监管等相关业务系统对接联通。充分发挥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的枢纽作用,加强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持续赋能,深化120类电子证照政务服务领域应用共享,提升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

围绕政务服务“免证办”“免提交”,聚焦企业开办、工程建设、民生服务等重点领域,食品药械公共卫生等重点行业,企业群众高度关切高频办理事项,试点先行,推出证照变更“一键通”、证照延续“无感智办”、施工许可分段审、生育津贴免申即享、高龄津贴申领“即时申报、自动审批”等证照数据应用场景,提升办事群众体验感。目前,相关应用场景正在各试点区有序推进,将于试点完成后进行全市范围复制推广。

拓展“免证办”服务范围,会同市数据局推进政务服务码与武汉城市码场景应用,在文旅、交通、医疗等领域,推动30余类电子证照一码亮证,实现政务服务“一码通办”、公共交通“一码通行”、医疗健康“一码就医”等。目前,区级政务服务大厅政务服务码预约叫号和自助填单系统已全面推行政务服务码应用,全市600余台政务服务自助终端经适配改造已实现“亮码验证”的自助“码上办”,市七医院、梨园医院等试点医院自助挂号就医也可使用政务服务码。

二、关于持续优化窗口服务能力的建议

健全政务服务协调机制,制发《市政务服务中心综合协调机制实施办法(试行)》,规范政务服务中心及分中心的综合协调工作,对企业群众办事过程遇到的“跨层级、跨部门、跨地域”等疑难复杂问题,根据企业群众的需求与具体问题的业务需要,分类通过协调工作会议、“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审管一体化平台等渠道协调解决,提升精细化服务水平。

加强政务服务队伍建设,开展常态化业务指导培训,加强岗前培训、岗上带训和专题业务学习,指导东湖高新等区举办政务服务技能竞赛,提升窗口工作人员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推进队伍职业化发展,鼓励相关部门积极探索行政办事员等级认定、职级晋升等工作,增强人员队伍稳定性。

严格落实服务评价群众标准,发挥政务服务“好差评”、武汉“双评议”、“群众评”多评合一作用,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开展政务服务评价,推动政务服务质效由群众评判,以评促改、以评促优,提升窗口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与质效。今年上半年,政务服务满意度99.9%以上、差评及时处置率100%、实名差评整改回访率100%。

三、关于持续优化再造审批流程的建议

突出营商环境和民生热点,优化再造个人从出生到身后、企业从开办到注销两个全生命周期服务流程,推进更多关联事项集成办,推动企业群众办事环节更简、流程更优、时限更短、跑动更少、成本更低。

扩大集成服务覆盖面。聚焦经营主体和群众关切,新增企业上市合法合规信息核查、企业破产信息核查、信用修复等“集成办”主题,优化升级新生儿出生、残疾人服务、退休等“集成办”主题。目前,我市已上线132项“集成办”主题,年底将突破140项,推动实现更大范围的高效办成一件事。

提升集成服务质效。加强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协同联动,按照“试点先行,一地创新、多地复用”工作原则、“市级统筹、市区联动,分工负责、协同配合”推进机制,重构“集成办”业务流程,强化系统联通和数据共享支撑,实现“集成办”事项一张表单申请、数据自动填报、材料自动流转、证照自动调用,大幅降低企业群众办事成本。据统计,我市“集成办”业务平均每个主题可协同办理4个事项,办理环节压减74%,申请材料压减39%,办理时限压缩64%,跑动次数减少79%。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强化数字赋能,持续优化政务服务流程,创新政务服务模式,推动政务服务进一步提质增效,增强企业群众办事满意度、获得感。

武汉市投资促进局        

2024年7月23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