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第20240042号提案的答复
市民建:
贵单位提出的关于打造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的 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国家、省、市围绕打造国际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出台了系列政策措施,你们提出的建议对优化营商环境、降低企业成本、培育壮大市场主体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我们高度重视,认真研究,稳妥推进。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经信局等2个会办单位提出的办理措施极具针对性、科学性和操作性,我们正在协力组织实施。
一、坚持利企便民,政务服务渠道全面畅通拓展
1.“只进一门”办事能力全面提升。积极推进线下办事“只进一门”,完善集约高效的线下服务体系,除特殊情形外,政务服务事项均进驻政务(便民)服务中心(站)集中办理,实现统一受理和“一站式”办理。加快政务服务职业化。开展常态化业务培训,举办各类政务服务技能竞赛,推行行政办事员制度,推动窗口服务队伍职业化建设。制定《武汉市政务服务中心惠企政策集中办理窗口运行管理工作方案》,完善惠企政策服务窗口运行机制,提升服务质效。依托企业服务一站直通平台,建立惠企政策综合服务窗口,实现惠企政策兑现“一窗受理、分流转办、统一反馈”,为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精准的惠企政策服务。
2.“一网通办”平台功能不断完善。发挥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公共枢纽和支撑作用,着力提升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能力。深化电子证照共享应用,推进高频证照“免提交”、高频事项“免证办”,汇聚证件、执(牌)照、证明文件、批文、鉴定报告等电子证照,实现身份证、营业执照等高频电子证照对应的申请材料“免提交”。拓展政务服务“掌上办”“自助办”,优化鄂汇办·武汉旗舰店功能。优化升级企业专业服务平台。创建线上“汉企驿站”帮办服务专区,优化“汉企通”平台功能,实现企业诉求快速响应、闭环处理、全程服务。
3.“一线应答”群众诉求全面畅通。持续优化归并政务热线,设置企业等重点领域服务专席,加强12345热线与政务服务平台投诉建议体系、“好差评”体系等协同联动,提升与110热线协同服务水平,打造便捷、高效、规范、智慧的政务服务“总客服”。持续优化12345热线服务渠道,拓展覆盖市政府门户网站、“武汉市民热线”微信公众号、“武汉市民热线”微信小程序、城市留言板、微邻里、“武汉市民热线12345”支付宝小程序、“武汉市民热线12345”支付宝生活号、i武汉专区“市民热线”、掌上武汉APP等,提供7×24小时全天候服务。
二、坚持集成极简,审批流程全面重塑优化
1.推进关联事项集成办。聚焦企业和群众办事需求,通过重构跨部门业务流程,优化前后置环节,推动覆盖国家、省、市统筹的“集成办”主题事项集成办理,实现企业和群众办事“一次告知、一表申请、一套材料、一窗(端)受理、一网办理”。企业全生命周期审批服务实现全面提质增效。在市场准入方面,升级企业开办“210”标准至“1050”标准。开办企业只需1个环节、0.5天内办结、0费用。实行“四个免费”(免费赠送一套实体公章、发放电子营业执照和电子印章、申领税务发票、邮寄)。探索个体工商户登记智能化审批。在市场退出方面,深化企业简易注销改革,推行注销清税“云易销”,开展“1+N”式注销服务,“僵尸”企业退出市场加快。
2.推进容缺事项承诺办。围绕企业和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领域,深化基于审管联动的告知承诺,梳理新增告知承诺事项清单。在市场准营方面,着力推进多证合一、先照后证、证照分离等改革,实施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告知承诺制,实行住所登记申报承诺制,提升经营主体登记便利化。积极推进“宽进、快审”,大幅压缩从准入到准营时间成本,实现“准入即准营”。
3.推进异地事项跨域办。聚焦企业跨区域经营和群众异地办事需求,深化长江中游省会城市“群内通办”和武汉都市圈“一圈通办”,拓展通办“朋友圈”。优化跨域通办系统,打破数据壁垒,在能办的基础上实现通办事项优办、办好。
4.推进简易事项智能办。通过数据资源整合共享、表单智能化填写、材料电子化替代、审查要点电子化核验等,推动实现一批高频简易事项自助申请、后台无人工干预、自动化数据比对、审批结果智能签发,推进审批服务智能化、高效化、便利化。申请“智能办”试点,实现全流程不见面、零跑动、智慧办。
三、坚持精准极致,专业企业服务体系全面健全完善
1.搭建四级企业服务网络。注重把企业“纾困、培优、服务”三位一体抓,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积极构建横向集聚各类政策服务资源,纵向贯穿市、区、街、站的四级中小企业服务体系。计划到年底建成的企业服务企业服务站,形成诉求响应、信息收集、能力提升、政企沟通、党群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企业服务体系。
2.加快推进政务服务增值化。聚焦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依托线上线下政务服务渠道,指导试点区开展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试点,编制涉企服务事项清单,打造线下涉企服务专区和企业综合服务平台。调动行业协会、市场化专业服务机构等涉企服务资源,提供政策、法律、金融、人才、科创、国际贸易等“一站式”服务,推动从服务企业逐步向服务产业升级,构建全链条、集成化、淘宝式涉企政务服务新生态。
3.积极开展系列专业服务活动。聚焦企业创业、经营、发展全周期,开展“我为企业送政策”“我为企业找人才”等系列专项服务活动,疏通政策落实堵点,化解经营痛点难点,提升企业质量效益。围绕重点行业市场供需对接、工业技改智能化供需对接、专精特新供需对接等方面,开展“百场万企”供需服务活动,助力企业开拓本地市场,促进企业在合作共赢中完善产业链供应链。
下一步,将继续会同有关市直部门持续健全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建设,完善服务体系协调联动机制,着力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进一步解决企业诉求和服务企业发展,为不断提升企业获得感和满意度而作出更多更好的贡献。
武汉市投资促进局
2024年7月19日